为什么要容器化
微服务把单体应用拆分成多个服务后,能够快速迭代开发;但是,因为服务的增多,会导致运维和测试的成本直线升高。为了降低运维、测试成本,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以容器化为基础的一种协作流程 —— DevOps。
DevOps
概念
DevOps 可以简单理解为开发、运维结合,开发者不再只负责写代码,还要负责服务的测试、上线、发布甚至故障处理的整个流程中(怎么感觉开发越来越苦逼了┓( ´∀` )┏),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运维、测试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。
要求
DevOps 要求开发、测试、发布流程完全自动化。做到完全自动化的前提是:开发人员能将自己本地的开发、测试通过的运行环境,能够复制到测试环境中,通过测试后再复制到生产环境。
这个操作看着简单,但其实涉及到系统环境等各种原因,会导致完成难度变的很大。于是,我们需要一种能够隔离环境,并容易迁移的方案。传统的虚拟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,但是由于虚拟机存在资源占用大等各种问题,所以并不是很理想;幸运的是,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替代方案,比如:Docker。
容器化方案 —— Docker
Docker 是一种容器(Container)技术,Docker 容器本质上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一个进程。但与普通进程不同的是,他通过 Namespace 和 Cgroups 机制,可以拥有自己的文件系统、网络配置、进程空间、用户 ID 等,这使得容器进程就像一个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系统,其目的是隔离容器间、容器和宿主机的环境。
- 核心亮点
- 镜像(Image)
- Docker 镜像可以打包运行环境和程序(甚至整个操作系统)
- Docker 以相同的镜像可以启动无数的具有相同环境的容器
- Docker 以不同的镜像可以启动无数的具有不同环境的容器
- Docker 可以以极小的代价启动无数的容器(比虚拟机更少的资源占用,但也可以达到隔离环境的目的)
- 镜像分层机制
- Docker 以分层技术打包镜像
- 使得多个镜像可以共用某些镜像层,可以减少镜像的磁盘占用和拉取镜像时的网络带宽占用
- Docker 以分层技术打包镜像
- 镜像(Image)
- 应用场景
- 多个环境隔离(开发环境、测试环境、生产环境等)
- 环境迁移(服务器更换等,只需要在新的环境安装 Docker,然后拉取镜像运行容器即可)
Docker(容器化方案)的出现,使我们的 DevOps 流程更加的完整,在生产力提升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。但是,容器有个特点,它一般是不会去配置一个固定 IP 的(实际上配置固定 IP 影响或许会更大),没有固定 IP,其它服务如何知道这个服务(容器)的存在?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需要一个运维平台,它需要有在系统上创建、销毁容器的能力,需要对容器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有控制权,并能够对容器进行管理,大佬们给取了个名字 —— 容器运维平台。
容器运维平台
容器运维平台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:
- 镜像仓库
- 资源调度
- 容器调度
- 服务编排
镜像仓库
Docker 容器的运行依赖镜像,镜像必须存在于容器需要运行的机器,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集中存储镜像的服务(你肯定不会想自己一个个的打包成压缩包,然后上传到服务器,再导入 Docker 的!),即镜像仓库(是不是有点耳熟?没错,原理上其实是跟 git 差不多的)。
参考 gitlab 的需求(权限管理、代码(镜像)同步、高可用),你可能也会需要一个私有镜像仓库服务?
没错,大佬们还是已经有类型的方案了 —— Harbor(不展开讲了,博主其它文章里也有讲,可以自行站内搜索查看)。
资源调度
镜像仓库解决了镜像的存储、访问问题;决定 Docker 镜像要分发到哪些服务器上,是资源调度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- 难点
- 对接各个不同的集群
- 物理机集群
- 虚拟机集群
- 公有云集群
- 统一管理不同集群的权限、成本核算、环境初始化等
- 对接各个不同的集群
- 解决方案
- 大佬说没有(2018 年)什么能直接拿来用的(等我研究过后可能回来填坑)
容器调度
在大规模(少则几十、几百,多则成千上万)部署应用容器的时候,人工做操显然已经不合适了,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控制容器部署的调度系统,
- 核心功能
- 主机过滤
- 功能:限制容器创建时需要的机器类型(配置等)
- 方式
- 存活过滤(主机可能故障下线)
- 硬件过滤(根据应用的内存、CPU 等需求,分配到不同配置的机器上)
- 调度策略
- 功能:给应用选择最优策略(最合适的机器),通常通过打分机制判定;可以减轻主机资源使用碎片化问题
- 主机过滤
- 常见调度系统
- Swarm
- Mesos
- Kubernetes(K8S)
服务编排
服务编排的需求来源与服务间的互相依赖、服务发现、扩缩容等。
- 服务依赖
- 需求:在微服务中,存在很多服务依赖关系,没有一个合适的依赖管理,在服务启动的时候,可能会出现大量请求错误等
- 解决方案
- Docker Compose:Docker 官方自带
- K8S:K8S 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,其中包含服务依赖管理
- 服务发现
- 需求:服务启动后,想对外提供服务,就需要把自己暴露出去
- 解决方案
- Nginx:以 reload 机制为核心,通过修改节点配置列表来实现服务发现
- 注册中心:参考同系列文章中的注册中心
- 扩缩容
- 需求:很多服务可能存在早晚高峰等问题,机器过少提供不了服务,机器多则浪费资源,我们需要一种机制,能够保证服务器在高峰的时候增多,低峰的时候减少
- 解决方案
- 通常通过 CPU 使用率等指标来控制扩缩容(具体做法每家可能不太一样)
总结
综合考虑,K8S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很多文章里说小公司不合适,维护麻烦等问题,其实小公司大部分会选择一些云厂商来部署服务,如阿里云这样的,他们大部分提供 K8S 服务。如阿里云就提供了托管 Master 的 K8S 服务(非广告、没收钱、不要怕),用户只需要部署服务就行,基本可以不管 Master。